陈旻湖副院长荣获“广东省劳动模范”称号

2020-12-04
    122日,广东省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和先进集体表彰大会召开,会议对399名广东省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和100个广东省先进集体进行表彰。其中,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消化内科首席专家/学科带头人陈旻湖教授被授予广东省劳动模范光荣称号并作为劳模代表上台接受颁奖。

 

 

     据悉,评选工作充分体现面向基层一线和抗疫人员。省劳模中,企业职工和其他劳动者215人,企业一线工人和专业技术人员150人,占比为80.6%;参与抗疫的人员共87人,占总人数的21.8%

     广东按照评选范围、条件、比例和名额分配要求,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将推荐评选工作定位突出三个“面向”:面向基层一线、面向高技能人才、面向疫情防控人员。

 



    这些劳模和先进工作者中,既有粤菜师傅,也有南粤家政人员,既有一线医务工作者,也有南粤技术能手,以及在乡村振兴、精准扶贫、脱贫攻坚战、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的优秀干部职工代表,他们都在平凡的基层岗位中作出了不平凡的成绩。

 

    陈旻湖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消化内科学科带头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是国内消化学界的领军人物,现任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副会长。

 

2018年,中山大学芙兰奖

2017年,国之名医卓越建树奖

2013年,广州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2012年,广东省丁颖科技奖

2009年,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2004年,中华医学奖三等奖

2004年,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2003年,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作为医者,他立志治病救人

 

     陈旻湖教授从事消化系统疾病临床与研究36年,带领我院多学科团队开展炎症性肠病诊疗,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陈旻湖教授在查房

 

      作为该领域的权威学者,他最早在国内倡导肠道炎症性肠病中心的规范化管理,建立质控标准,使患者得到规范化诊治;工作勤勉敬业,发扬孺子牛精神;心系百姓,长期为贫困患者降低减免挂号费,减轻其经济负担,全心全意为中国数万名炎症性肠病患者解决疾苦。 

      此外,陈旻湖教授专注一线教学,强调“德育为先”。他33岁破格晋升为教授,培养的学生遍布全国各大医院消化科,在消化疾病的各个领域具有重要影响。

 

       作为学科领军人才,他追求卓越

 

       陈旻湖教授带领我院消化科团队,主持科技部重大科技专项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科研课题近30项,牵头20多项国际及国内新药的多中心临床研究,在国际消化领域著名杂志GastroenterologyGut等发表英文论文260多篇,主编专著12本。

 


2018年,陈旻湖教授领衔的炎症性肠病创新研究团队荣获中山大学第五届芙兰奖,中山大学陈春声书记、李焯芬院士为陈旻湖教授团队颁奖

 

       科研硕果累累,享誉国内外。他牵头包括炎症性肠病、胃食管反流病及功能性消化不良等多个消化系统疾病诊疗指南或共识意见的制定,对推动我国消化病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作为分管医疗工作副院长,他敢于担当作为

 

       陈旻湖副院长分管中山一院医疗工作,此次疫情防控,他在院领导班子的统一领导指挥下,作为医疗工作负责人,部署各项防控工作。早在20191230日媒体报道了武汉疫情后即刻响应,组织进行全院住院患者的肺炎排查及专题培训。

       疫情暴发之时,他放弃春节假期,日夜奋战,在他的牵头指导下,中山一院迅速完善了发热门诊、隔离病房,率先在广州市内开展院内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开通广州市内首家免费发热门诊网络云诊室。

       为科学防控疫情,他组织各科室专家编写应急预案、医疗流程和防控方案30多项,在全院开展多途径防控培训,培训覆盖率达100%




       作为协调人,他协助院领导班子牵头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各部门密切配合防控,高效运作,迅速组建院内治疗团队及抗疫医疗队,中山一院先后向武汉、北京、绥芬河、塞尔维亚、香港、新疆、东莞等地派出医疗队员180多人次,并多次带领专家组赴东莞市人民医院指导新冠肺炎危重病人抢救,为打赢疫情防控战争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全院上下的共同努力下,中山一院的疫情防控工作受到国家、省市有关部门的好评。(南方新闻网、工会、新闻中心)



1012日,陈旻湖副院长率职能部门负责人进行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专项查房

 

322日,广东省副省长张光军,中山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山一院院长肖海鹏,党委书记骆腾,副院长陈旻湖、文卫平等在广州白云机场迎接中山一院驰援武汉第一、二批队员归来